乌江驻足千山美,高湖映影入画来。
小暑节气,蝉鸣嘶哑,热浪翻涌。乌江两岸的德江山野遍地绿幽幽一片,那枝头累累垂挂的花椒是大地向辛勤农人捧出的灼热恩赏。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铜仁市德江县积极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花椒作为全县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共发展起了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花椒产业,让昔日的石山沙地披上了绿装,变成“金山银山”。精心呵护下,一条由花椒产业建构的绿色长廊已然成为支撑沿线群众增收的“绿宝”。
走进德江,“椒香”扑鼻。
贵阳银行德江支行市场部副经理曾少玉驱车前往稳坪镇金庄村花椒基地做贷后回访时,德江金扁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怀国为他介绍,时下,正是花椒成熟的集中采摘期,椒农们齐心协力,一起修枝、采摘、加工。
绿意葱茏的花椒林中,偶尔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椒农们正小心翼翼地将一簇簇花椒剪下装袋,他们一手轻捏住果穗的根部,另一只手握稳剪刀,屏息凝神,“咔嚓”一声脆响,连枝带果轻轻剪下,整簇花椒便稳妥地落在手心。随后,椒农们再将装满花椒的袋子挑到路边,等待货车前来运输到加工厂烘干。
“在全县我们有10万亩的种植基地,280个合作社,带动2000多农户增收。今年的产量预计1000吨左右,产值预计达到5亿元,我们采用固定的订单模式,主要销往重庆、四川、广东等地。”提到今年基地的丰收,张怀国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随后,张怀国带领曾少玉前往不远处的“核心科技区”——花椒加工厂,车间内热火朝天,机器设备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利落地将一袋袋在基地刚采摘的花椒倒出,均匀铺在移动的网带上烘干,这个环节是开启花椒美味宝藏的关键“钥匙”,更精准地锁住“鲜、香、麻”的本味。
看着眼前一派忙碌的场景,张怀国感激地说:“这些年,贵阳银行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让我们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增加了花椒基地的种植规模,加工厂也顺利建成投产,让我们的产业链条得到延伸,花椒品质得以提升。”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当地欣欣向荣的花椒好“丰”景是贵阳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生动注脚。多年来,贵阳银行德江支行精准落地金融服务措施,着重运用创新信贷产品,助力德江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支行组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通过加强实地走访,主动深入县域内各花椒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研,全面了解花椒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需求状况,为农户、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金融解决方案,搭建“绿色通道”实现贷款快审快批,让资金“精准滴灌”到花椒生产的每个关键节点。
贵阳银行德江支行针对花椒产业创新开展扶贫产业子基金,先将贷款资金发放给德江金扁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再由其投资组织全县200多家花椒专业合作社进行种植。2016年,贵阳银行德江支行投放扶贫产业子基金2.4亿元,全力建设全县10万亩花椒产业一期。2020年,贵阳银行德江支行投放2.27亿元信贷资金支持花椒产业二期,加强花椒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金融活水“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滴灌的转变。
一直以来,贵阳银行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持续深耕“三农”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推动金融资源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贵阳银行德江支行累计为当地花椒产业提供贷款资金4.67亿元,全力推进德江花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德江,许多像金庄村这样的乌江沿岸村庄,都种上了花椒。漫山的花椒让曾经的荒石山变绿山,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已成为乌江生态经济走廊上的一段佳话。
在这里,有椒农采摘花椒的喜悦之声,有剪枝咔咔作响的嗡嗡之声,有车辆忙碌运输的轰鸣之声,此时此刻,在致富带头人张怀国和椒农的眼中,它们是经济增收的幸福之声。
那一树树压弯枝头的翠玉,是荆棘丛中采撷的希望,更是山乡在时代脉搏中跳动的、充满活力的绿色音符。当这清冽鲜麻的滋味在舌尖绽放,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盛夏山野的精华,更是一幅由坚韧与希望共同绘就的丰收图景。
贵阳银行与德江的花椒故事未完待续,未来,贵阳银行将不断延伸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入,在广袤田野上助力绘就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多彩画卷。